这个国庆长假,高速公路变成了巨型“停车场”。我堵在车流里,看着电动车车主们焦躁地盯着电量表,而燃油车司机则淡定地开着空调听音乐——这一刻我恍然大悟:哪怕再过100年,燃油车也根本淘汰不了!
平时在城市里,电动车确实香:充电便宜、安静顺滑。但一旦遇上国庆高速大堵车,电动车的短板就藏不住了。续航焦虑被无限放大——燃油车加满油能跑七八百公里,堵车时熄火等待也能撑几天;而电动车即便标称续航500公里,在空调、低速频繁启停的耗电下,实际续航可能打对折。更扎心的是,堵在路上电量告急时,连救援拖车都排长队。有网友调侃:“燃油车车主在堵车时还能淡定抽烟,电动车车主只能默默祈祷电量撑到下一个充电桩。”
有人说电动车是未来,但现实是,燃油车的技术成熟度、能源补充便利性和环境适应性,目前仍是电动车难以企及的。加油只需5分钟,充电至少半小时;偏远地区加油站遍地都是,充电桩却寥寥无几;极端天气下,燃油车性能稳定,而电动车电池在严寒中续航可能腰斩。更别提二手保值率——一辆燃油车开五年还能卖半价,而同龄电动车可能因为电池衰减无人问津。
当然,电动车有它的优势:环保、智能化程度高、用车成本低。但问题在于,我们不该用“淘汰”的思维看待燃油车,而应理性看待不同技术路线的适用场景。城市通勤选电动车,长途出行选燃油车;政策引导新能源发展没错,但若强行“一刀切”禁售燃油车,只会制造更多出行痛点。就像今年国庆堵车展现的——燃油车依然是极端场景下的“定心丸”。
技术进步需要时间,电池突破、充电设施普及绝非一朝一夕之事。在新能源完全解决续航、成本和基础设施难题之前,燃油车依然是不可替代的选择。与其争论“谁取代谁”,不如尊重市场规律:让燃油车和电动车各展所长,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负责。
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