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能源浪潮与惨烈的价格战双重挤压下,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正变得愈发狭窄。在8-10万这一中国品牌SUV竞争最激烈的核心市场之一,这里既有虎视眈眈的比亚迪宋Pro DM-i等新能源车型,也盘踞着哈弗H6、吉利博越等老牌燃油车劲旅。
面对竞争趋于饱和的市场,长安汽车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。9月25日,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其全球战略车型——第四代CS55PLUS 。这款新车并未选择与新能源“硬碰硬”,而是将战场的核心转移到了“油电同智”的智能化领域,以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价格体系,将通常配备于高端车型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,率先下放至十万元以内的燃油SUV市场。
在当前的汽车市场,L2级别的辅助驾驶已不鲜见,但多数停留在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的组合。而类似NCA这种领航辅助功能,则大多是20万元以上乃至更高价位的新能源产品上着力宣传的卖点。长安这次宣称“十万内唯一实现行泊一体、自动换道超车”,其核心技术支撑是“天枢驾驶辅助视觉版”系统,在覆盖了高精地图的高速或城市快速路上,该系统能够根据设定好的导航路线,在驾驶员的监控下实现自动跟车、车道保持,甚至根据路况自动完成变换车道超越慢车、避让大车等操作。驾驶员也可以通过拨动转向灯杆,指令车辆在系统确认安全后自动执行变道 。
这一举动不仅对同价位的燃油车对手形成了技术维度的“降维打击”,也试图从用户体验层面,抢夺一部分原本可能流向新能源车型的潜在客户。他们或许对纯电的续航与补能仍有顾虑,但对智能化的出行体验抱有强烈向往。
除了高阶智驾,新车在解决用户实际痛点上也着墨颇多。例如,其LCC车道巡航功能在拥堵路段的跟车距离可缩短至5米,有效减少了被“加塞”的困扰 。APA泊车辅助则支持遥控泊入泊出,对于驾驶经验不足的用户或面对狭窄车位时,提升了便利性与安全性 。
这一策略的巧妙之处在于,它避开了与新能源车在补能体系和使用成本上的直接对抗,转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竞争维度:用极具吸引力的价格,提供越级的智能化体验。这对于庞大的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用户,以及那些对充电设施便利性尚存疑虑的消费者而言,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。
当然,市场的最终表现仍需时间和销量来验证。第四代CS55PLU的问世,为其他传统车企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破局范本:当电动化浪潮不可逆转时,率先实现智能化的平权,或许是燃油车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战。
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